首页 > > 新闻中心 > > 行业新闻

勤而不辍,进则有为——2022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03-08

正值“两会”召开之际,3月4日,2022年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座谈视频会在北京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办公地召开。

中国纺联党委书记兼秘书长高勇,会长孙瑞哲,原会长杜钰洲,副会长夏令敏,党委副书记陈伟康,纪委书记王久新,副会长徐迎新、陈大鹏、李陵申、端小平、杨兆华、孙淮滨等中国纺联领导以及各部门、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中棉行协派人参加了会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纺织处处长于琨,国资委行业协会商会党建工作局副局长宋光兰,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华大学校长俞建勇,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学校长陈文兴,中国纺联第四届理事会特邀副会长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纺织行业两会代表委员等100余人通过视频参加会议。座谈会由夏令敏主持会议开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孙瑞哲作《确定方向 笃行创新 稳中求进》的讲话。孙瑞哲指出2022年是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崭新起点,我们即将迎来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个关键时点,行业应该以更高质量的发展,彰显历史担当与时代价值。

孙瑞哲介绍了2021年中国纺织行业的运行情况。孙瑞哲表示:2021年,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纺织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取得了新成效,做出了新贡献。其中,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增速较2020年回升7个百分点。纺织业和化纤业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9.5%和84.5%,高于全国工业的平均水平。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749.4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2676.8亿元,同比增长25.4%;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2%,达到2018年以来最高水平。

孙瑞哲指出,尽管态势可喜,但未来仍有压力。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产业经济稳定恢复的基础还不牢固,一些焦点问题需要引起全行业的足够重视:比如产业发展呈现明显分化态势,需求不足所带来的现实压力,纤维原料的供给安全问题,数字化转型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等。

孙瑞哲指出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的相互叠加,世界进入了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各种风险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整个外部环境空前复杂。对此,孙瑞哲指出产业只有增强风险意识,把握好发展的窗口期、战略机遇期,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具体需要把握以下七个窗口期:要把握文化自信树立的窗口期,要把握共同富裕成为核心逻辑的窗口期,要把握全球产业格局重新调整的窗口期,要把握数字化与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窗口期,要把握绿色发展模式快速形成的窗口期,要把握创新驱动发展的窗口期,要把握人口结构性变化的窗口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孙瑞哲表示,纺织行业将以此为指引,系统推进科技、时尚、绿色的高质量发展,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具体从以下四点开展工作:找到立足点,完善生态与能力,保障产业稳健发展;找到平衡点,把握节奏与力度,实现产业创新引领;找到结合点,衔接国际与国内,延展产业发展空间;找到落脚点,统一人权与发展,服务共同富裕大局。 

两会代表委员建议、议案和提案

在接下来的环节,部分两会代表委员详细介绍了他们立足纺织工业发展所形成的建议、议案和提案。

陈丽芬

全国人大代表

江苏阳光集团党委书记

今年全国两会意义非凡,尤其在当下全球疫情尚未得到真正、全面的控制的情况下,陈丽芬结合企业以及行业,同时结合整个实体经济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意见建议。

一是对重点产业集群加强引导与支持数字化转型。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纺织产业的突出特征,建议设立国家数字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心;在纺织行业内遴选20个具有不同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作为重点,开展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打造数字化转型示范产业集群,服务超过10000家大中小纺织企业,带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

二是加快推动建立中非纺织服装产业全方位互利共赢合作。建议制定“一带一路”制造业合作先行先试鼓励目录,将纺织服装业列为中非合作重点推荐产业;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在具备合作潜力的非洲国家进行以我为主的纺织产业链合作等。

三是支持纺织行业有序推进落实“双碳”目标。建议稳经济增长和“双碳”目标相协调,统筹有序做好纺织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避免“运动式”减碳,防止“一刀切”拉闸限电。加大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力度,加强中小企业碳排放服务,支持纺织行业绿色发展服务平台建设,享 受国家参与碳交易及分配的有关政策。

四是优化海运集装箱运输能力。建议优化进出口模式,规范海运市场秩序;支持集装箱产业智能化改造;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平台;创新集装箱管理模式。

沈方勇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天门纺织机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沈方勇表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做好企业发展的同时,还要尽所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此次他带来了“关于扩大新疆棉花及其制品国内消费的政策建议”和“关于加强推动工业织材发展与应用的建议”两个和纺织工业相关的议案提案。

针对“新疆棉”问题,他表示,早在2018年他就提出了鼓励传统种植棉花的建议。此次他将就如何鼓励传统种植,化解现有矛盾,抵御潜在风险等进行建言献策。

“关于加强推动工业织材发展与应用的建议”,他介绍,工业织材由天然纤维、化学纤维等原材料,通过机织、针织、编织、非织等手段加工而成的功能性或结构性新型基础材料,在海洋工程、能源环保、交通运输、土木建筑、管道输送等领域已广泛应用。此次他将就推动工业织材发展与应用,提高社会对纺织产业的新认识,关注纺织产业发展的新动向进行建言献策。

他表示,2022年行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他认为,我国纺织行业整体具备良好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的能力,他对今后行业实现平稳发展充满信心。

陈大鹏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陈大鹏代表全国人大代表、森马服饰董事长邱光和介绍了关于推动“家庭友好政策”,做好行业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建议提案。

他指出中国纺织服装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产60%以上为女性。保护女性员工权益、促进企业的性别平等和社会责任,为女性的经济赋能创造包容的从业环境,对提升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纺织行业“家庭友好政策”是指:通过制定政策,加强女性员工权益保护,支持有子女的男女员工;改善工作条件、优化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福利,从而增强员工的幸福感,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具体建议如下:一、行业开展“家庭友好政策”倡导行业开展行动,推动“家庭友好“理念的普及;开展调研,深入了解中国纺织服装企业落实家庭友好政策的需求和问题,制定相应的行业实施指南;在行业开展试点工作,并推广试点企业的优秀案例。二、鼓励企业建立和完善“家庭友好”制度,包括:积极保障女性员工的平等就业权利,使女性不因性别、生育、哺乳等原因失去工作和晋升机会;建立和实施尊重女性员工的劳动保护制度,特别是生育保护;推行灵活的工作时间;鼓励男性员工使用陪产假或育儿假期等。三、建议政府加强“家庭友好”设施建设。四、建议政府鼓励公私合作推动落实“家庭友好”。 

王晓菲

全国人大代表

山东德州仁和恒丰纺织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能教练

王晓菲指出科技创新平台是支撑全社会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力量,是提升科技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行业协会学会作为联结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熟悉行业、贴近企业、通晓科技和市场的优势,是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满足企业创新发展需求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纺织、轻工、石化、有色等行业持续开展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认证工作,这些平台为激活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转化创新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这些行业平台还不属于国家认可的科技创新平台范畴,协会也没有推荐申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格和渠道,这种情况不利于从整个行业层面对科技创新体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布局,不利于平台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

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功能和优势,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升行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协会学会服务行业发展能力,王晓菲建议给予具备条件的行业学会协会推荐申报国家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格;将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评定的科技创新平台纳入国家认可的创新平台体系;让具备条件的行业协会学会在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营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

冯丽朝

全国人大代表

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恒盛分公司教检工

冯丽朝在会上提出了“关于加强印染行业产业链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她谈到,印染行业作为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纺织工业产业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纺织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是纺织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体现。印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纺织工业整个产业链的安全。“十三五”期间,我国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持续深入,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绿色发展成效显著,行业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一步。“十四五”时期,我国印染行业仍然存在综合创新能力偏弱、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有待提升、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为进一步推动印染行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安全,充分发挥纺织产业链体系优势,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大对印染行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适当放宽技改投资门槛。

二是支持印染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印染企业向园区集聚。

王孝巧

全国人大代表

安徽裕华纺织有限公司细纱乙班值班长

王孝巧表示,中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纺织行业中重要的市场主体,近两年,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演变,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市场复苏乏力,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影响因素对中小微型纺织企业发展形成较大压力。为此,她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一是减轻中小微型企业负担。深入落实助企纾困政策,落实好各项减轻制造企业负担的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改善出口环境,考虑到2022年出口形势复杂,中小微型企业议价能力有限,建议保持人民币汇率走势相对稳定,减少因频繁议价和结汇产生的收益损失。

二是激发中小微型企业创新活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好工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发展等中央财政专项的示范带动作用,对纺织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在中小企业的推广应用给予支持。

三是改善中小微型企业融资环境。强化落实金融支持政策。加强金融政策实施监管,落实好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要求;用好支小再贷款政策,扩大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面。

四是加强面向中小微型企业的公共服务。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及升级。利用好各级政府相关财政专项,支持重点纺织产业集群及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升级,强化面向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服务的能力。 

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在座谈交流环节表示,此次两会代表委员座谈会信息量非常大,大家围绕行业热点提了很多建议,特别是有些新提出来的建议给工信部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工信部围绕两会代表委员提出的建议,做了一些推进的工作。在推进的过程中,加深了政府对纺织的关注,也凝聚了行业发展共识。

结合代表委员关心的热点,曹学军介绍了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将要开展的一些工作。

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继续推进示范性智能工厂建设,推广数字化的应用场景,特别是5G加工业互联网的场景,培育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智能制造进园区,加强数据要素管理。

二是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当前行业正处于产业创新的重要窗口期,要加快创新体系建设,除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和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下一步还将推动建设复合材料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针对产业链短板做进一步提升,推进重点产品协同创新,提升整体产业链的国际。

三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加强摸底研究,制定纺织行业低碳转型的路线图。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和技术改造,制定能耗和碳排放的标准,加快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

四是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从政策上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能力。

五是提升产品的优质供给,扩大消费。提升纺织产业链的竞争力,促进双循环,延伸服务化,联合行业协会和地方协会以及企业,组织相关活动推动消费。

此外,针对代表委员提的其他建议,工信部下一步将加强调研,争取为纺织行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也为行业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
选择类别
  • 经纬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资要闻
  • 用户体验
  • 客户案例
*
年份
*
月份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联系我们
电话:
8610-84534078
传真:
8610-84534135
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中路8号
经纬微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57号

ICP证:京ICP备170519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