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新闻中心 > > 行业新闻

农业农村部:发布《2022年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22-03-18

麦(油)后机械直播棉和育苗移栽棉是长江流域棉区两种主要的棉花种植方式。根据当前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北内陆棉区生产特点和气象条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棉花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22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22年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2022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黄河流域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  耙耱保墒

2021年下半年,黄河流域棉区均遭受不同程度涝渍灾害,加之冬季降雪,棉田含水程度普遍高于常年,应因地制宜,根据棉田类型和含水量情况分类施技。

一是含水量过大地块,待表层土壤略显松散时,及时进行浅层耙耱,通过散墒形成3—5厘米的松软表土层,并切断下层土壤水分蒸发毛细孔,保存底墒,待适播期播种。

二是含水量正常棉田,趁春季气温回暖前,尽早耙耱保墒,播前根据土壤水分含量情况,直接播种或亩灌30—40方底墒水后播种。

三是沙土地棉田,土壤含水量不足,按照常规年份适时每亩灌底墒水60—80方,整地待播。四是盐碱地棉田,根据盐碱程度和土壤含水量确定灌水量,以确保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0.3%并适时播种。

二  分类施肥

耙耱后可直接播种的棉田,免施底肥,6月中下旬结合降雨或灌水,每亩追施棉花专用复合肥20—30公斤。灌底墒水的棉田,灌水前亩施复合肥40—50公斤。有条件的地方,可一次性基施控释肥或控释复混肥。提倡整地前加施有机肥200—300公斤(折合干重)。

三  适期播种

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优质高产棉花品种,播前要测定发芽率,根据发芽率情况适当调整播种量。

2.播种时间。直接播种不早于4月中旬,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根据天气预报未来一周无大幅降温降雨情况下,在“冷尾暖头”播种。

3.科学除草。播种前喷施氟乐灵乳油等除草剂混土,播后苗前再喷施乙草胺乳油等除草剂,均匀喷洒于地表。

4.合理密植。机采棉田采用等行距76厘米模式播种,每亩5000—6000株;普通棉田采用大小行播种,大行距90—100厘米,小行距50—60厘米,高肥力地块留苗密度每亩3500-4000株,中低肥力地块每亩4000-5000株。提倡采用精量播种机械单粒精量播种,减免间苗定苗环节。

四  苗期管理

1.放苗定苗。棉苗出土后及时放苗,如遇突发高温,须提前破膜避免烫苗。非精量播种棉田3—5叶期定苗。

2.中耕培土。棉花苗期视情进行1次中耕除草;盛蕾期中耕培土预防后期倒伏,培土高度以到子叶节为宜。

3.病虫防治。在田间棉花卷叶株率达到10%时施药防治蚜虫,可选氟啶虫胺腈悬浮剂+吡蚜酮可湿粉剂,兑水进行喷雾,打匀打透;也可轮换使用吡虫啉、啶虫脒等,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在棉株红斑率达15%时喷施阿维菌素乳油防治红蜘蛛,施药时尽量使药液喷到叶片背面。在苗期雨后晴天时及时中耕松土防治立枯病,增加土壤通透性,提高土层温度,培育健苗壮苗,减轻立枯病危害。

五  育苗移栽

套作棉花需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育苗,5月初移栽。棉花品种选用大株型杂交种,充分发挥单株优势,育苗期间要做好促根剂喷施、温度调控、水分管理、通风炼苗等工作,移栽前5—7天灌一次“送苗水”,并逐渐降低棚内温度至大田温度,移栽前2天喷施保叶剂,提高成苗率。

棉花栽植作业宜在晴好天气下进行,采用人工或机械开沟栽植或打洞栽植的,要求棉苗根系入土深度不小于7厘米,移栽时要保证土壤墒情良好。

《2022年西北内陆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  蓄好墒

去年冬季,新疆降雪比常年整体偏少,预测夏季出现旱情几率较大,2022年棉田蓄好墒极为重要。南疆棉田要做好冬春灌,灌溉量每亩100方以上,不仅能保证盛蕾前棉田持水量,满足苗期棉花生长发育需要,又能起到压盐洗盐作用,确保表层土壤含盐量低于0.3%,防止次生盐渍化。北疆干播湿出棉田适时滴好出苗水,滴水量每亩25方左右。

二  整好地

棉田整地要到达“墒、松、碎、齐、平、净”标准,即墒度良好,上虚下实,土壤细碎 (无直径2厘米以上的土块),边角整齐,地面平整,无残茬残膜。土壤处于宜耕状态时,及时犁地整地,翻耕深度以25厘米为宜。对于已进行秋耕的棉田,春耕主要是耙地、保墒、整地,深度3—5厘米。新疆蒸发量大,大风频繁,土壤易跑墒,必须边耕边耙。对土壤较板结、松碎度不好的棉田,可用圆盘耙进行松土,深度10厘米左右,随即耙抹保墒。已秋灌而未秋耕的棉田,若土壤墒度差、沙性强,需耙地保墒,不必再深翻松土,以免水分丧失过多,如土壤耕层过于疏松,应采用镇压器镇压,使耕作层紧实度大于播种深度。在播前2—3天可对土壤进行除草剂封闭处理。

三  播好种

(一)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审定的稳产性、抗病性、机采性好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

(二)播种时间。南疆一般在4月初至4月中下旬,适宜播期为4月10—20号;北疆一般在4月上中旬至4月下旬,适宜播期为4月15—25日。要根据实时天气预报,避开低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播种。

(三)种植模式。以机采棉种植模式为主,根据地力、品种特性等情况采用一膜六行或一膜三行种植模式。

(四)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特性、地力确定种植密度。高产棉田种植密度每亩1.3—1.5万株,中低产棉田种植密度每亩1.5—1.7万株。

(五)播种质量。一般播种深度2—3厘米,沙性土壤3—4厘米,覆土厚度1—2厘米。机械铺膜质量要平、直,紧贴地面,采光面要宽,侧膜压紧埋实,防止大风掀膜。

四  苗期管理

(一)化学调控。苗期化控2—3次,亩用缩节胺1—1.5克,防止旺苗、高脚苗。雨后板结和僵苗棉花采用中耕,以及施用生长调节剂、叶面肥调控,以培育壮苗,促进早发。

(二)病虫防治。出苗前后采用浅中耕和喷施杀菌剂等措施做好棉花苗病防治;出苗后及时采用吡虫啉等药剂防治棉蓟马,采用啶虫脒等药剂防治棉蚜虫。

五  蕾期管理

(一)化学调控。蕾期化控2—3次,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亩用缩节胺1.5克左右,实现棉株生长稳健,塑造合理株型结构。

(二)滴好头水。正常棉田盛蕾期滴施第一水,每亩滴灌量控制在20方左右,亩追施尿素5—8公斤,搭好丰产架子。对于长势旺的棉花推迟到见花期滴施水肥。

(三)预防雹灾。蕾期是雹灾易发期,应及时制定预案,加强对冰雹天气的监测预报,灾后科学判断受灾程度,灾情严重时及时中耕透气散湿,增强根系活力,喷施叶面肥促进恢复生长,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四)病虫防治。蕾期是盲蝽蟓、蚜虫主要发生期。针对盲蝽蟓“趋嫩、嗜蕾、怕光、善飞”习性,选择在晴天早晚或阴天喷施阿维菌素、辛硫磷等药剂进行防治;蚜虫防治同苗期。

《2022年长江流域棉区棉花前期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一  麦(油)后直播棉

实现棉花集中现蕾、集中成铃、集中吐絮是麦(油)后直播棉轻简高效管理和群体调控的核心,应在以下环节抓好技术落实。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合本区域种植、株型紧凑、对化学调控敏感、结铃性强、成铃集中、生育期110天内且高产优质的棉花品种。

(二)播前准备。前茬作物收获后秸秆还田并施足基肥,原则上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化肥搭配。一般亩施商品有机肥150 公斤左右,45%氮磷钾复合肥25—30公斤左右。同时,进行整地并根据机械需求备好棉田沟系。

(三)一播全苗。根据刷辊式或摘锭式采棉机机械采收的需求,设置棉花行距76厘米或81厘米,于5月底前土壤墒情适宜时进行机械精量播种,每穴1—2粒,播种深度2—3厘米,依土壤肥力高低确定定植密度,一般每亩5000-7500株。土壤墒情不足时,播种后及时浇水并速灌速排,忌大水漫灌。

(四)大田管理。一是封闭除草。播种后出苗前,选用苯胺类化学除草剂沿播种行定向均匀喷雾进行芽前封闭除草。二是清沟理墒。棉田浇水后,及时清沟理墒,做好棉田前期降渍管理。三是促早发、促平衡。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及棉苗长势长相,适施苗肥或喷施1%尿素溶液促棉苗早发及平衡生长。四是中耕松土。苗期结合除草用中耕机中耕松土,促棉苗早发壮长。五是虫害防治。苗期和蕾期以防治棉盲蝽、棉蓟马、棉蚜、棉叶螨等害虫为主。六是适度化控。蕾期正常生长棉苗不控,旺长棉苗要轻控,亩用缩节胺0.5—1.0 克。

二  麦(油)后移栽棉

要抓好关键调控技术落实,实现麦(油)后移栽棉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

(一)品种选择。选择适宜本区域种植、对化学调控敏感、优质高产、结铃性强且后期成铃增产潜力大、生育期130天内的高产优质棉花品种。

(二)轻简育苗。一是苗床准备。播种前5—7天做好苗床,一般畦宽1.2-1.3米(可横放2张穴盘),畦面整平拍实后铺无纺布。一般4月下旬“冷尾暖头”抢晴播种。二是基质装盘。装盘前调节基质含水量,以手捏有水流出、30厘米高处落地即散为宜。基质装入穴盘后刮平盘面,均匀浇足底水,使基质自然下沉,以水不流出穴盘为宜。三是制播种坑。用穴盘压出穴坑,深度以1.5厘米为宜。四是精量播种。1穴播1粒种子,再用基质盖好并刮平。将穴盘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均匀浇透水后用40%多菌灵600倍液均匀喷洒苗床,覆盖无纺布。五是搭棚盖膜。棚高50—80厘米、宽1.8米左右。在棚架上盖棚膜、固定绷紧压实,苗床四周开排水沟。

(三)苗床管理。一是出苗前管理。控制棚内温度不高于35℃、相对湿度75%—90%,棚内温度超过35℃可加盖遮阳网降温。在棉苗基本出齐时揭去无纺布。二是出苗后管理。苗床温度以20—30℃为宜,遇旱要及时喷水。出苗达到80%以上时进行通风,通风口大小要根据天气变化酌情调整;通风2—3天后,如最低气温高于15℃,可昼夜通风不盖膜。如遇阴雨、大风天气应注意防护。出苗后随着通风加大和气温升高,苗床失水快,可根据基质和苗情及时浇水,浇水时间以下午三点至七点为宜。三是移栽前管理。在棉苗2片真叶至移栽前,苗床温度控制在25℃左右。移栽前 5—7天揭膜炼苗。

(四)及时移栽。棉苗达到2叶1心以上(苗龄25—30天),前茬收获后墒情适宜时及早移栽。移栽时浇足水分,并使根坨表面低于土表2厘米左右。移栽密度每亩2400—3000株为宜(行距80—100厘米左右)。

(五)移栽后管理。移栽后5—7天查苗补缺。及时早管促早发,中耕灭茬、清沟排渍、防病治虫和追肥促平衡。针对苗情适度化控,蕾期正常生长棉苗不控,旺长棉苗要轻控,亩用缩节胺1.0—1.5克。


*
选择类别
  • 经纬新闻
  • 行业新闻
  • 国资要闻
  • 用户体验
  • 客户案例
*
年份
*
月份
  • 一月
  • 二月
  • 三月
  • 四月
  • 五月
  • 六月
  • 七月
  • 八月
  • 九月
  • 十月
  • 十一月
  • 十二月
联系我们
电话:
8610-84534078
传真:
8610-84534135
地址: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中路8号
经纬微信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57号

ICP证:京ICP备17051918号-1